通过定义分类描述,问题分类器能够根据用户输入,使用 LLM 推理与之相匹配的分类并输出分类结果,向下游节点提供更加精确的信息。
常见的使用情景包括客服对话意图分类、产品评价分类、邮件批量分类等。
在一个典型的产品客服问答场景中,问题分类器可以作为知识库检索的前置步骤,对用户输入问题意图进行分类处理,分类后导向下游不同的知识库查询相关的内容,以精确回复用户的问题。
下图为产品客服场景的示例工作流模板:
在该场景中我们设置了 3 个分类标签/描述:
当用户输入不同的问题时,问题分类器会根据已设置的分类标签 / 描述自动完成分类:
配置步骤:
sys.query
;指令: 你可以在 高级设置-指令 里补充附加指令,比如更丰富的分类依据,以增强问题分类器的分类能力。
记忆: 开启记忆后问题分类器的每次输入将包含对话中的聊天历史,以帮助 LLM 理解上文,提高对话交互中的问题理解能力。
图片分析: 仅适用于具备图片识别能力的 LLM,允许输入图片变量。
记忆窗口: 记忆窗口关闭时,系统会根据模型上下文窗口动态过滤聊天历史的传递数量;打开时用户可以精确控制聊天历史的传递数量(对数)。
输出变量:
class_name
存储了分类模型的预测结果。当分类完成后,这个变量会包含具体的类别标签,你可以在后续的处理节点中引用这个分类结果来执行相应的逻辑。